兴化米粉,是福建莆田传统的汉族名点。白如雪,细如丝,略有米香味,痛快可贮藏。它是莆田(古代称兴化军、兴化府)的著名土特产,又是中国最早的快餐之一,价廉物美,名扬海内外,尤为海外侨胞所喜欢。人们美其名为"兴化米粉"。米粉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,下棣、西利、惠上、惠下和渠桥乡樟林、洋埕等村次之。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造最好,制造须经过9道工序。兴化米粉的特性,条细而匀,色泽洁白,轻松晶莹,煮炒易熟,汤干均可,饮食便利,独具一种风味。价廉物美,名扬海内外,尤为海外侨胞所喜欢。该老技艺始于北宋,经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保管至今,既是一种美食,也是一种情怀。八月十五,兴化粉是莆仙“送秋”习俗的必备礼品,寓意“吃米粉就是人能吃到胡子、头发跟米粉一样白”、高寿等。相传宋治平间,兴化军(今莆田市辖区)主簿黎畛受命于朝廷。在兴化治水,营造木兰陂,猎奇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坡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,黎畛临危不惧,前赴后继亲身掌管工程。为了犒劳民工,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,还大量消费米粉。兴化米粉系最早的美食之一,也成为莆田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且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在民间普遍传播,技艺由此薪火相传。据《莆田县志》记载,新中国成立后米粉多为消费队集体运营,当时有米粉加工作坊100多家,年加工量在1.5万吨左右。莆田人对米粉的吃法,普通有汤米粉和炒米粉两种,即把米粉参与本地的荤或素的佐料(如猪肉、鸡肉、蛋、香菇、虾肉、冬笋、葱、韭菜、芥兰菜等),煮熟就行,鲜嫩味浓。随着社会的展开和人民生死程度的进步,兴化米粉必将得到新的展开。"四角四角方,稻草捆腰间……"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,它的谜底就是"兴化米粉"。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,其历史持久可追溯至宋代,在2009年1月,荔城区兴化米粉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既是美食更是情怀兴化米粉!
声明:原创文章请勿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