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消弭海南本地米粉、面条食品平安隐患,2016年以来,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展开了米粉面条专项整治,采取施行清单管理、整理加工环境、标准加工操作、推行包装销售等十项整治措施,极大地消弭了海南米粉的平安隐患。据理解,“米粉”是海南最常见的中央风味小食,普通由本地食品加工作坊消费供给,作坊主通常在自住房屋或出租屋消费米粉,不只消费条件差,为了俭省本钱,还采用劣质原料消费,比方劣质陈化米、劣质油等,有的还运用非法添加剂。这些非法添加剂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。比方,硼砂是一种风险毒性的化工原料,进入人体,经胃酸作用变成硼酸,连续摄取会在体内蓄积。成人摄入1-3克硼砂就会中毒,摄入15克即能致死。2015年,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对海南米粉中止抽检,共抽检了20批米粉,结果有5批不合格,还有2批有风险监测问题。这些问题米粉中有的检测出苯甲酸,有的检测出二氧化硫残留、有的检测出铝残留。2016年1月,全省食药监系统同步突击对海南全省各超市、农贸市场的米粉、面条摊位中止首轮摸底调查、抽检,共抽检样品1287批,119批不合格,其中:湿米粉样品743批,96批不合格,不合格率12.9%;伊面样品130批,17批不合格,不合格率13.1%。更为严重的是,湿米粉存在有添加非食用物质硼砂,和超范围运用苯甲酸、山梨酸、脱氢乙酸等食品添加剂等非法行为。在首轮摸底调查的根底上,海南省食药监局制定了米粉及湿面条专项整治计划。全省食药监系统对米粉、湿面条从消费源到市场终端展开专项整治,对米粉加工、包装运输、市场销售每一个环节中止排查,经过4轮整治,该局共查处了90家次小作坊,对涉嫌添加非食用物质的4家小作坊业主移送公安机关,清查刑事义务。乐东县陈某忠等人,就因非法添加硼砂消费米粉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数万元罚款。海南省食药监局在加大整治问题米粉的同时,还经过促进合法合规消费米粉的企业、小作坊改善消费环境,进步小作坊食品平安程度,鼎力扶持小作坊兼并做大做强,经过供应侧改造,大量向市场投入放心平安的米粉,由此发挥市场净化作用,用“良币”驱赶“劣币”,维护消费者安康,促进海南米粉产业的安康展开。2016年8月,海南省食药监局印发《米粉、生湿面消费操作标准清单》,明白了粉面食品消费的“必做事项”和“禁做事项”,初次央求米粉消费企业对米粉中止出厂包装,在包装上印刷消费厂家、消费地址、联络电话及消费日期,组织米粉、面制品、糕点等食品消费从业者127人,学习《标准清单》,央求消费者对照自查自纠,依照清单逐项整改,整改后仍不契合央求的一概关停。“米粉预包装,让管理愈加标准易行。”省食药监局食品消费处副处长黄晚霞说,米粉出厂前包装好,一是可防止产品运输、销售过程的污染;二是完成产品可追溯;三是便于消费者理解产品消费日期、保质期、是获证企业还是小作坊的产品等信息;四是促进米粉消费企业、小作坊积极改善消费条件,进步产质量量,根绝问题米粉,促进我省米粉产业安康展开。经过严厉的筛查和管控,海南米粉、面条消费存在的问题就此逐一消弭,不合格率疾速降落,合格率大大提升。9月12日,海南省食药监局中止了第四轮抽检,共抽检样品768批,28批不合格,其中:湿米粉样品524批,25批不合格,不合格率4.8%,未检出非食用物质硼砂,但仍有添加防腐剂和含铝添加剂状况,这些小作坊业主将遭到最严厉的处分。海南省食药监局相关担任人表示,“食品平安监管不是一时一事,不能一劳永逸,要锲而不舍,要执着地追求食品平安”。2016年,该局在海口、三亚强势推行预包装米粉,在总结三亚、海口阅历的根底上,下一步将向其它市县推行,让全省百姓都吃上放心米粉。
海南米粉专项整治 穿上“衣服”质量更安全
声明:原创文章请勿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