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?对,是婷婷米线,我们曾经改名叫婷波米线啦。没搬走,开门啦,来吃米线吧。”8月27日下午5点,乌鲁木齐市文化巷婷波米线,61岁的老板龚仙德又接到一个电话,重新开张后,这种咨询电话仍旧每天不时。从中山路这头进入文化巷,靠右手第三个小院里,就是婷波米线所在的位置。假设之前没有来过,还真的是很难找到这个窝在巷子小院里的米线店。但只需随意问一个文化巷的商户,都能给你细致指路。7月27日重新开业前,婷波米线在文化巷“消逝”了两个月零两天。5月25日,紧锁的店门口张贴了一张公示,外加一个打印出的微信二维码。公示内容大致如下:本店于即日起暂停停业,开业时间待定。老顾客张宇宏看到这些是在6月了。出差两个月的他回来直奔文化巷,想来一碗思念依旧的米线,却扑了个空。他回想:“文化巷几家原来常去的馆子都不知道搬去了哪里,米线也关了门。我扫了二维码,然后参与了一个微信群。”龚仙德的爱人张有娟拿出手机,给记者看这个名叫“婷波过桥米线客户群”。这个人数为222人的群里,一部分人是在店门口用“扫一扫”的方式进了群,另一部分以人拉人的方式进群。群友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——问询或等候着老龚通知再次开业的细致时间。重新归来 两个问题被问最多那条盼望已久的消息,终于在7月26日呈现。“明天开端停业”。“终于开门啦!”“明天我过去吃!”群友们在群里喝彩雀跃,还有人在26日当天下午就跑去米线店。固然没吃到米线,但看到正在打扫卫生的老龚就放心了。重新开业后,老顾客们问得最多就是两个问题:这两个月去哪儿了?文化巷那些搬走的老店去哪儿啦?原来,这两个月时间,老龚一家人都在华凌的分店忙活着。老龚和爱人有一女一儿,女儿的小名叫婷婷,儿子的小名叫江波,这也是婷波米线的来历。由于婷婷这个名字被注册了,所以才在注册后改成了“婷波米线”。米线店的一扇窗户旁立着米线店原来的老邻居,商户老赵炒货的招牌。但凡有人问起老赵炒货和米皮店的去向,龚仙德和张有娟牺牲务做起了引导:都还在呢,没从文化巷搬走,只是搬进了左近的院子里。沿着文化巷走一圈,记者也寻觅到了几家从原址搬到左近的老店:原来在巷子北头的好乐鸡炸鸡腿搬到了中山路上;两家炒货店都搬到了巷子东侧,张记瓜子搬到了门面店,老赵炒货搬进了原址斜对面的大街子;原来很畅销的那家土耳其鸡肉卷和学生超爱的倒字鸡排,都从原址搬到了就近的大街子;还有修雨伞和配钥匙那家,也搬到了对面的院子里。
乌市文化巷的婷婷米线改了名字重新开张了
声明:原创文章请勿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